新聞的最後,該校的學務主任出面說明:「我們會針對這位教師是否失職進行檢討,至於嬉鬧學生我們只能口頭勸說……」

    「什麼只有口頭勸說?應該捉起來記過的!」老鄧看了很氣憤。

    謝老師則意味深遠地說:「這個學校很謹慎……」

    「謹慎什麼?根本是縱容學生,而且那個學務主任都沒幫那位女老師陳情解釋。」附有正義感的老鄧仍忿忿不平,心裡怒罵記者對於教育議題處理的不公。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將……

    謝老師清清喉嚨:「如果在媒體前說要記學生過,那一定會被媒體借題發揮說,老師迫害爆料的學生,媒體一操作起來,受害的還是我們教師的形象。」

    「就是太過謹慎,才會讓大眾甚至媒體以為老師默認了他們認為的所謂『失職』,算了……,反正,現在的老師已經沒什麼尊嚴了。」老鄧想起早年教職員所受到的敬重,真是今非昔比。

    「我們一直是默默的一群,不僅默默對學生付出,也默默承受一些不公平的指責,卻沒什麼管道申訴,倒是學生反過來申訴老師的管道,媒體特別愛報。」謝老師語重心長。

    「還好,我的上課一律嚴格要求學生手機關機。」老鄧苦笑,「那天,如果我叫張富傑出去,會不會上電視的就是我?」

教師早已盡到勸阻學生不良行為的義務,但頑劣分子仍我行我素,又不能殺雞儆猴「請」帶頭作亂的學生站在教室外隔離,想必那位女教師也有苦難言吧。

目無尊長的學生不聽勸告仍繼續玩耍影響老師上課,老師管理秩序都來不及了,怎麼顧得了真正想學習的其他學生,如果在氣頭上衝動揮了學生的肩膀或頭部,愛之深責之切做出拍打的動作,搞不好連飯碗不保。

 「斷章取義的課堂片段,透過媒體渲染放大,直覺就造成民眾的反感撻伐,大家在電視機前批評教育一番,進了廣告之後,大概只有同在教育圈的人會去關心事情的始末吧。」謝老師抿著嘴觀看影響教育圈的負面報導,感嘆媒體亂源伸入校園。

 「現在的學生把『尊師重道』這四個字拋得遠遠的,多多少少是受到媒體的影響吧。」老鄧順手把學生上課偷看的爽報丟進資源回收箱。

 「除非有人可以提供整個上課的過程佐證,不然怎麼知道這位女老師有無失責?」

「你說到重點了,有誰可以提供那節課的完整過程?又不是棒球賽實況轉播。」

 「如果我們發生了管教上的問題,學校的教師會是不是能幫老師佐證辯駁?」謝老師之前才繳了教師會費。

 「教師會能幫忙爭取權益為老師發聲是沒錯,但假若在考績方面被降成乙等或丙等,還是得透過申訴或訴願表達意見,但即使最後平反了,也很難彌補教學上的聲譽吧,畢竟教育圈很小的。」

謝老師也有感而發,壓低音量:「聽說之前數學科的莊老師差一點被考乙等,唉……」這種傳言大家只敢在私底下講人人自危。

 「畢竟沒人提供完整的教學實況,就憑學生提供對老師不利的片段,如果新聞中那所學校的校長又傾向附和討好媒體,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啊。」老鄧當過考績委員,他很清楚就算考績會力挺教師也不如認識立委民代來得有用。申訴只是狗屁形式。但這種話心理有底就好,他不想亂講惹不必要的麻煩。

    好像老師上新聞的畫面多半都是負面的,尤其碰觸到打罵、體罰這個敏感神經,教育官員以考量部份家長的意見為由,堅持體罰就是十惡不赦,不問體罰之輕重、時機與對象,一味抹煞污名化處罰的必要性,一味強調所謂「愛的教育」柔性口頭勸說,而教育政策總是以不違背家長意見為第一優先,鮮少考慮在基層第一線輔導學生的導師立場,大概是因為教育局對教師有約束力,但對無理的家長沒轍予取予求。

        謝老師插了句話:「如果一個小孩連打罵都產生不了警惕心,很明顯這孩子並不適用以學校的柔性教育來感化。」她又搖搖頭,彷彿在她眼裡教育高層單位不知民間疾苦,未曾親自體驗在實務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難纏狀況。

 

    過沒幾天,張富傑又故態復萌屢勸不聽,忘了之前的教訓,完全沒放在心上,依然故我。

 「張富傑,請你出去教室外好好反省!」老鄧這回語氣意志。

他這才收斂囂張的氣燄,在同學面前低著頭走到教室走廊上。

 「隔著窗戶你也聽得到我講課,不要再說什麼影響你的受教權。」老師不硬起來,頑劣的學生絕對軟土深掘。

    下課後,老鄧決定商請導師通知家長,如果孩子不想好好學習,待在學校也沒意義,況且他的缺席狀況一直沒改善,愛來不來的,每個禮拜「固定」星期三缺席,因為這天沒有導師的課。

 

    又請張媽媽來學校了解情況的前一天晚上,謝老師思索一個問題:他上課吃東西、趴著睡覺、常缺課,相較於其他同學行為偏差許多,從學期初到期末考結束不斷念他管他,一緊盯,表面看來行為表現好像有點進步了,實際上根本談不上什麼進步,最後換得的是對他行為要求的標準一再降低,家長對他而言更沒有約束力死性不改,到底什麼力量才能有效約束?

學期過了三分之二,每每打給張媽媽討論兒子缺曠事宜,她總是袒護兒子說生病要請個假,要不就說昨晚太晚睡會晚點到,張媽媽嘴巴說不好意思因為迷電玩才晚睡,導師建議把家裡的網路先停掉,如果孩子願意付出悔改的行動,再恢復網路,但張媽媽卻以解約要付違約金為由婉拒了導師的建議。如果孩子的前途不如幾千塊的違約金,那導師在學校怎麼努力規勸,放學後家長只會放任也是枉然。

這學期即將結束之前,警告、小過加上曠課讓操行成績不及格的有兩位同學「張富傑」與「蘇少祥」,謝老師建議兩位家長讓孩子轉換個環境(輔導轉學)會比較恰當,而蘇媽媽也早就有此打算,不然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隔天就來辦理休學手續,讓蘇少祥好好思考自己的出路,由於在這波無薪假失業潮當中,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蘇爸爸被迫資遣,頓時經濟陷入困境,於是,休學期間蘇少祥打算先到便利商店打工貼補家用,確定想讀書了再復學也不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