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生態,課堂上與同學交談的機會遠多於辦公室與同事的聊天,老師們往往在辦公室默默改作業跟同事沒什麼話題交集,但一進到教室就能跟熟悉的同學們話家常,十七八歲的孩子沒心機能暢所欲言,再者,學生無關乎辦公室的勾心鬥角,便能敞開胸懷釋放工作上的壓抑,跟同事處不處得來是一回事,但沒有一個老師會跟學生交惡。

        有一次,距離下課鐘響還剩五分鐘的時間她讓學生自習演練,這時有問題的同學會自動走到講台前發問,而有四個坐在教室後方、學習成就較低落的學生便伺機拿出撲克牌開始發牌,雖然不賭錢卻違反秩序原則。而她跟學生感情甚篤,要記警告於心不忍,卻又想維持課堂上的規矩與尊嚴。

        想了一個兩全其美之計,「誰發牌的?」

        一個眉毛粗黑的同學自己承認。

        她指著這位粗眉毛,說:「好,現在有兩個選擇,要我記你一支警告處罰,還是你們四個一人一支。」這招殺雞儆猴,把「警告數」降到最低,可避免同學之間互生怨恨,又有擒賊先擒王的效果。

        其他三位學生以「你犧牲一下啦」的哀怨眼神望向粗眉毛。

        粗眉毛摸摸鼻子勉為其難點頭。

        於是,莊老師在警告紅單上面的違規事項寫下:「上課做莊」,警告一次。

        其實,這招很厲害,只記一個人警告讓這個帶頭的人有一種「別人沒事,我卻倒楣」的孤立感,下次絕對不敢擅作主張違規,畢竟違規需要其他「群眾」支持。另一方面,如果四個人都記警告,容易產生有一種「同舟共濟」的「非正面」患難見真情,反正下次再被抓到,四人一起記有人陪怕什麼,一旦視紅單子為無物,便難收遏阻之效。

 

她為了豐富數學課,有別於一般制式課程只是在「推演公式、講解題目、隨堂考試」的枯燥迴圈中度過,她在課堂間會和學生探討一些人生道理,像之前有個學生問要不要利用暑假去打工,該生拿著監察院王院長談到學生打工問題的相關新聞給她看。新聞內容,如下:

王院長批評打工是賤賣大學生的黃金時間,把黃金時間當成石頭賣掉,真的是「笨死了」。然而,之所以談到賤賣九十元一小時黃金時間之用意,在於強調讀書的時間很重要。

王院長本身喜歡閱讀名人傳記,名人傳記累積前人經驗可避免重蹈覆轍,他一再鼓勵看書要劃重點作筆記,書中的一句話就可以感動影響很多人。他話鋒一轉,批評大學生打工賤賣黃金時間多可惜!有時還蹺課打工一天賺七、八百元,騎機車載女朋友轉來轉去,吃個牛排就沒了,大學四年是大部分學生最後擁有完整念書時間的機會,不應該把最寶貴的黃金時間當石頭賣掉。大學生打工普遍,主要原因是嚐到金錢甜美被金錢迷惑,讀書時間少了成績下滑,私立學校因招生不足也不敢把學生當了,馬馬虎虎,隨便報告寫一寫就畢業了,沒打下知識基礎,出社會缺乏競爭力一輩子都後悔。

他認為初嘗到金錢的甜美(嚐到可支配所得的誘惑)害死很多學生,雖然可以幫忙一點家計沒錯,然而沒打工的還羨慕打工的,怎麼會流行這樣的想法?王院長還強調,學生打工的另一個(冠冕堂皇)理由是增加工作經驗,這只是美化之詞,如果要工作經驗,大可把畢業的第一年當成打工增加實習經驗,如果家裡實在窮,不打工沒有辦法,可以利用清寒貸款,不要把大學黃金時間賣掉。

王院長也感嘆,現在大學生都不買書,不買書怎麼會去珍惜讀書的時間?校門口附近影印店最多,學生的書很多是影印的,老師教到那裡才印到那裡。

 

 

 

 

   「印書的現象很普遍,也就代表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會認真讀書,平時跑夜店、打工、夜遊嘻嘻哈哈,到了段考才臨時抱佛腳的一大堆,一般的行政或業務工作幾乎沒有難度與門檻,才會造就大學畢業生大部分的工資才兩萬出頭。」莊老師的分析。

   「可是,老師妳不覺得……,這位王院長講人家笨死了,不是很恰當嗎?」感覺仗著社會地位高,就隨意批判基層拼命的廣大群眾。

   「是有點嗆,但話不說得重一點,混吃混喝的學生會清醒嗎?我覺得是媒體挑語病(尋找聳動標題是記者的責任),渲染『笨死了』三個字的輕蔑,忽視『笨死了』的學生其實是指那些長時間被飲料店或餐飲店壓榨,又藉口工作太累而排擠讀書時間的大學生。並非意指打工這件事不可取。」莊老師是這樣認為。

媒體將王院長貴封為「王聖人」,明褒暗貶的封號,樹立了「不知民間疾苦」的假清高觀感,以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反抗情節,話說王院長愛讀名人傳記,而媒體如此的報導反而導致部分群眾的反感,誤以為字面上的傳記很空泛,根本吸取不到需要親自體驗才能得到教訓,忽略了真正聰明的人是會把別人的教訓當經驗當借鏡。

王院長的一番言論引起某立委的痛批,酸他權貴不用打工,「何不食肉糜」的高姿態是「台灣版的晉惠帝」,「吃米不知米價」傷了貧困家庭子弟的心,不知大學生為平衡學業與生活支出去打工實不得已。根據教育部統計,高中以上就學貸款的學生人數超過八十萬人、金額超過新台幣三百億元,許多人一畢業就面臨負債。

    「立委把他罵得要死,說是很多打工學生正處於一根蠟燭兩頭燒的困境,一邊要兼顧學業,一邊還要自力更生,生活費總不能貸款吧。」同學把從電視接收到的資訊拿出來討論。

莊老師則認為,新聞只是表面的一部份『現象呈現』(或是吸引收視率的聳動議題),並沒有細究打工薪資的花費明細,真的窮到沒錢吃飯,若不『長時間』打工無法填飽肚子的極為少數,不能以極少數人的特殊情況放大到其他人身上,「就我周遭看到的,有一部分的打工族是抵不過名牌包包衣服、高單價保養品的誘惑,過度迷戀3C電子產品才是缺錢的罪魁禍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