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他抽空回到媽媽居住的鄉下,一到門口,家裡養的那條土狗立刻吠了他幾聲。

   「來福,那是哥哥,你忘記了喔!」媽媽拍拍牠的頭。

來福這才恍然大悟似地,一臉怯生生慢慢靠近窩到他腳邊。

他走到廚房打開冰箱才赫然發現母親的食物大多以醬瓜、醃製品為主食,味道與鹽度都對腎臟負擔太重。然而,醫療必須從飲食習慣先下手,他回想這幾年為了醫學院的課業與診所的事務忙得不可開交,忽略了母親困擾已久的宿疾。

在廚房旁邊的抽屜,他又看到一瓶瓶的感冒糖漿,這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對腎臟也是一大隱憂,於是,他順手將這些治標不治本的綜合糖漿、止痛錠給搬出屋外。

「你要不要喝豆漿?」媽媽剛從市場回來。

「媽,妳平常配飯的這些食材都太鹹了,對腰子(腎臟)不好。」他廚房裡走出來。

「我會多注意的。」媽媽的笑紋比以前更深了。

 他看著媽媽正喝著豆漿解渴,「我們家裡怎麼沒有熱水瓶?」

「上次壞掉了就沒再買新的。」可見媽媽都把豆漿當水喝。

「我等一下去買台開飲機,媽,妳一天至少要喝兩大杯的水,腎臟才不會負擔太大,還有這些成藥也是……」鄉下地方有病通常自己想辦法很少上診所,隨便藥房都買得到的成藥,可想而知在醫藥不發達的鄉間佔了一席之地。

  小時候都是她念兒子,現在換成兒子關心她,老人家臉上的笑容掛著欣慰。

 「我打算抓些中藥來熬煮,不然以後要洗腰子喔。」

媽媽一聽到洗腎,臉上才出現警惕的表情。

於是,他先準備了一個禮拜的藥方,交代母親按時熬煎服用。

「不是聽說吃中藥容易把腎弄壞掉?」媽媽有點半信半疑。

「沒有對症下藥才會增加腎的負擔,我拿回來的藥一定要按時喝,三餐不能吃太鹹,水要多喝點……」他此刻像是醫生對病患的殷殷叮嚀。

母親帶著慈祥的笑容頻頻點頭,銘感於兒子的關心,這些年來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

 他大約每三個禮拜回鄉一趟巡視母親的症狀,並依把脈結果調整藥方,又配合針灸,還備足中藥穩定持續療程。

 

 半年後,在黃國隆的安排下,又到大醫院檢查各項指數,雖然沒有惡化,卻不見有好轉跡象。

回到台北診所裡,除了納悶,還是皺眉……

他、黃國隆與老醫生針對母親的症狀討論了許久,辯症論治了一個晚上。

「只要『持續』喝湯藥……應該會好的……」醫界的前輩也眉頭深鎖。

他也正思索著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抬頭望向匾額上的六個大字。

「感同」兩字逐漸在他眼前放大……

於是,他決定先歇業一陣子,回鄉陪媽媽徹底了解病情。

「媽,我決定下禮拜回家裡住……」正當與母親通話之時,話筒裡隱約傳來隔壁大嬸的聲音,「多謝喔,妳的草藥每麥(不錯)……」

 他搖頭笑一笑,大概知道問題的癥結了。

 

回到鄉下long stay的第一天,他守在瓦斯爐旁為母親煎藥,儘管現在已有粉狀的科學中藥,但他很清楚親手熬煮的湯藥效果絕對「心誠更靈」

「媽,找一天帶隔壁的大嬸來,我開一些藥方給她,這次我多帶了一些回來。」他用手指微調火候。

 她似乎心裡有底知道拿藥給鄰居「分享」而延誤自己病情被兒子發現了,眼帶歉意地說:「藥我是有吃啦,只是我想說你隔壁的阿姨腰子也有問題,我就分一些給她……」母親相信來自兒子的關懷一定比藥物的力量來得有效。

一個月、兩個月之後,母親的氣色逐漸告別蒼白,由於代謝不良下肢水腫的情況也改善許多。

「好像最近晚上比較不會一直跑廁所了。」

「嗯……脈象也比較平穩了。」他手指貼著母親的手腕內側把脈。

 

    為了更深入了解醫治尿毒症與糖尿病患者,也為了就近照顧母親,他後來決定收起台北的診所回鄉下服務,並大力推廣正確的飲食習慣,教育村民不再濫用止痛成藥。

診療期間,使用針灸與用藥之前,他通常會與病人聊聊視病如親,以獲知生活習慣與相關病史,他深信治療身體外在病痛之前,必須先安撫感同病患心裡的恐懼與期待。每每在結束一天的診療之後,他習慣端詳著木質匾額提醒自己,偶爾也會回想當年醫學院教授說的那五項應具條件。

 

 

【註】撰文當時對中醫有濃厚的興趣,我在中醫診所跟診期間,認識化名「柯景新」的一位朋友,他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