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休閒生活

 

那天,我在高中國文課本看到唐代大文豪的介紹:「韓愈,字退之……」

大文豪的名「愈」帶有往前邁進勤奮努力之意,而其字「退之」則是與名之意南轅北轍的相對語詞,帶有稍稍停下來看看風景喘口氣的輕鬆氛圍。這無非警惕著進退光晦之間,時時謹記其中的利弊得失拿捏分際。

    古代學者於弱冠之年為自身取其「字」的智慧可以引申至現代人忙碌生活當中,常常在職場上勇往前進的「愈」,卻忽略相對平衡地享受休閒生活裡的「退之」。

    我記得在學生時代鮮少聽同學特別提到什麼假日的休閒生活,可見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部份來自工作上的擠榨,而需要休閒來重新開機。

    以前下班回到家便懶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或者讓電視看,時間總在手裡遙控器選台之間白白浪費,而嘴邊又搭配高熱量零食肥胖更是難免,電視螢幕裡五花八門的置入性行銷廣告潛移默化了消費行為,觀眾宛如催眠似地以shopping為釋壓的主流管道,以犒賞自己為理由,或者因為禮卷的刺激消費下選購了光鮮浮麗的首飾精品,在櫥窗前將喜愛的物品捧在手心的愉悅感確實難以抗拒。

    我曾花了萬把塊將櫥窗裡細緻的時尚腕錶握在手心,一時之間,彷彿快樂的時光全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隔天上班也好像跟著精神百倍,不時看著指針規律轉動愉悅發呆,閃亮的鏡面萬丈光芒似地在眼前綻放,「心裡的缺」也隨著細微的滴答聲給撫慰了。

    刷了卡提著戰利品揚著嘴角返家,這看似彌補了職場的辛勞怨氣,或感情生活方面的缺憾,然而透過高消費堆砌而成的休閒方式在過一段時日,離開了百貨公司優雅燈光營造出的購買氣氛,離開了群聚購物時的微妙衝動,久而久之,難免又是恢復以往的空寂填膺。

殊不知,利用金錢換取的戰利品少了感情的灌注,少了過程的參與經驗,可能都還不如在鶯歌親手拉胚燒窯出來的陶瓷那般撩撥心弦。經濟能力負擔得起,自然金錢買得到的有形物品垂手可得,但若沒有一份感情貫注加持,便無異於櫥窗內其他同款商品。

鈔票換不來的才稱得上「珍貴」,親自體驗的生活樂趣才是「真休閒」。

 

大約一年前的某天,我看著鏡子裡走樣的身材發愁,決心要減肥,於是把準備要買另一支近萬元新錶的費用挪到登山腳踏車上。

    原本只為了有目的的瘦身,卻出乎意料漸漸領會單車健行的樂趣,也進而改變了我假日休閒的樣貌。

山巔上登高望遠、綠樹下清風拂面、攻頂暢汗淋漓、滑坡順風而下、風聲颯颯與湮雨縹緲都不是給了錢就可以隨時看得到摸得著,必須親自領會感受才是休閒生活王道。

 

百貨公司內的空調冷氣遠比山巒之間的自然涼風清爽怡人。

綠意環抱的望遠視野亦較聚光燈下的精美飾品更遼闊寫意。

揮汗攻頂的征服感遠勝信用卡刷下去一閃而逝的虛幻迷離。

 

我將這輛陪我東征西討的腳踏車保養得好好的,像一位好朋友看待,忽然我才明白一同與自己經歷過某些過程的物品在心中才能萌芽價值,這也絕對不是幾張大鈔可以打發的。

猶如公園裡的老人家,輕鬆拿了把雨傘充當拐杖,一手拎著口袋型收音機,一面吹著風,一面聆聽著收音機傳來古早味的台語歌,這也快活過一天。

放鬆的休閒方式垂手可得,只是有沒有被你發現與青睞,花錢就能得到的滿足感,很難真正投入感情(花錢就有了何必用心追尋),沒有花心思經營的內容只流於華麗表象,就像腳踏車再怎麼名貴,使用高檔科技材質,但不出門吹風都只淪為客廳裝飾。

偶爾奢侈無傷大雅,這當然不是花不花錢的問題,而是不一樣的休閒方式擁有了不同的回憶份量,我常指著我的鐵馬跟友人炫耀瘦下來的秘訣,卻很少聊到哪一款手錶戴起來會容光煥發。

 

 

【註】撰文的那陣子剛好迷上騎腳踏車,這篇應該可以刊載在單車雜誌上吧,真是太感人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