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接近一點的良辰吉時,披著婚紗閃閃動人的新娘子正準備等著新郎來迎娶。

    新娘接起手機,「你們車子到巷口了嗎?」

    於是,兩位伴娘也好整以暇地與新娘子在二樓等著新郎官,另一方面,門口的鞭炮聲四起,端著盤子上有橘子的小花童打開禮車車門迎請新郎官,賺了一個小紅包的可愛小童笑嘻嘻地與新郎步入屋內走向二樓。

    靦腆的新郎官一來到了二樓房間的門口,兩位伴娘早已準備好要考考新郎的題目,通過了才能開門迎娶美人。

   「請問第一次與秀純約會是在……」

   「五月六號。」新郎官早有耳聞會來這一招,心裡想著一定會過關的。

   「我要問的是,第一次與秀純約會是在星期幾?」伴娘可不是省油的燈。

    什麼……,Orz新郎暈倒中,請稍後。

    身為舅子的新娘哥哥趕緊跟新郎偷偷比了一個「六」的手勢。其實這什麼難,一個工作在汐止、一個在宜蘭,約會當然是在六、日。

    披著白紗亭亭婉約的新娘在眾人的注目當中,由伴娘拉著雪白裙擺,新郎與新娘的白手套緊緊牽在一起,緩緩地走到一樓客廳。這對新人在客廳沙發就定位之後,新郎面帶微笑、不時緊張地猛拭額頭上的汗滴,而個性活潑的新娘則掛著滿滿笑意凝視著身旁手汗直流的未來老公。

在與父母拜別、完成整個結婚儀式之前,哥哥請在座的長輩親戚朋友與這對才子佳人合影留念,紀錄這一生一次、步上人生另一階段的感動時刻。

大家在相機與攝影機前方,分別以他們倆為中心,一批接著一批輪流沾沾這股喜氣,每個人的臉上漾著欣喜的表情讓結婚當日的影像化為甜蜜的永恆。在閃光燈不間斷的閃爍中,幾位親戚、媒人、伴娘、男儐相,大家一起看到相機就面帶微笑讓鏡頭紀錄一切,氣氛有說有笑不亦樂乎。

最後再拍一張全家福大合照,包括:阿嬤、爸媽、姑姑、哥哥、大嫂一同入鏡,象徵著一家的和樂融融大團圓,並給予這對新人深深的祝福之意。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有請這對新人向父母拜別。」媒人在氣氛稍微緩和下來時,看看時辰差不多了,準備迎娶出門的儀式。至於媒人的人選是請新娘的學校資深同事來擔任。

    新娘的哥哥在客廳擺上兩張大椅子,媒人請父母上座,即將嫁出去的女兒緩緩地跪在父母面前,而新郎也頭低低的謹慎陪同屈膝跪落。

    這一幕顯得特別感動而雋永。

    女兒雙膝跪在父母的眼前,即將嫁入另一戶人家,即將由另一位她深愛也深愛他的男人來照顧她一輩子。

新娘眼眶晶瑩的淚光代表感念著父母這些年來辛苦的栽培與養育的劬勞。

父親幫女兒蓋上頭紗的那一刻,心頭想必閃過最心愛的掌上明珠自小到大許多幕絕無僅有的動人畫面,這些天倫畫面裡訴說著無限的父愛與對女兒的疼惜。

    身為父親的角色裡,在情感的方面不便輕易地傾洩,爸爸只是緊抿嘴唇,表情嚴肅,在萬分不捨的眼神裡從椅子上起身將女兒輕輕扶起。

   「我會好好照顧秀純的!」新郎也在起身之後以穩重的語氣向未來的爸媽承諾保證。

    寶貝女兒在新郎牽扶下走出大門進入禮車的同時,媽媽已轉身進入廚房,不一會兒已是淚人兒,鼻酸與淚滴裡摻雜著許多感動與難捨,儘管女兒之後工作生活依舊離家裡不遠,但養育照顧了二十幾年的牽絆在這一刻完全表露無遺,思念之情縈繞在為人母親的心坎裡。

    從車頭至車尾穿越車身的兩條紅緞帶與車前的大彩球,加上車門把上繫著大紅蝴蝶結的黑色豪華禮車發動引擎,即將往前一路順風地至新郎家中(在習俗裡,禮車要直直往前絕不能倒車回頭,這象徵永浴愛河絕不回頭反悔)。

    阿嬤前一天便交代新娘的哥哥在妹妹禮車出發後要潑一桶水,象徵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代表覆水難收、一心一意、永結同心。而且還交代新娘在車子開了一小段距離之後,要把事先準備的扇子丟出車外,這也是習俗之一。

    在扇子落地的那一刹那,便是代表著照顧女兒的重責大任將轉交給未來的女婿甜蜜地一肩擔起。

最後,在門口的一串鞭砲聲中,圓滿的結束了整個迎娶儀式。

 

    下午約莫四、五點多,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是「舅仔探房」(新娘的哥哥要去婆家探望妹妹)

一到新郎的家裡,新郎笑嘻嘻客氣地幫舅子開門,兩個人邊說邊聊地走上三樓新娘房,而新郎不像之前在結婚儀式裡那樣緊張了。舅子進入新娘房(洞房),與妹妹照幾張相、寒暄幾句,順便慰勞媒人與兩位伴娘今天的辛苦行程。

探房的習俗結束後,新郎哥哥澄儀與新娘哥哥一面見便又開始啦勒聊起了,完全忘記要有當舅子的正經樣。

新娘的哥哥此時回想起前年回宜蘭老家的那個聖誕夜……

那天晚上,他以渡假的心情回來看看父母,陪同爸、媽在客廳邊聊天邊喝茶看電視,而妹妹去約會了。

忽然,他的手機響了。

「喂,學弟,好久不見了!」話筒傳來以前也是念東吳大學的一位學長的聲音。

「學長,你也在宜蘭嗎?」他接到學長的來電自然雀躍萬分,心想著要約時間出來見見面聊聊天。

「最近還好嗎?在台北這邊教書還順利嗎?」

「很順利啊,學生有都還滿聽話的。」他想起之前考教師甄試的時候與學長通過電話,學長那時給了很多鼓勵與支持。

「學長,你也在宜蘭嗎?」兩個都是宜蘭人,在大學時代參加「宜蘭地區校友會」這個社團而認識的,而且還同一所高中畢業,自然很有話聊。

「我們在茶坊哈茶吃東西啦,要不要過來?」

「好啊!」他正想問還有誰也在那邊的同時……

不對!他忽然一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