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鍵的啟示

 

    天空依舊濛濛細雨。

    到現在我都還很清楚地記得同事老吳問我的那個問題,「你覺得鍵盤裡哪個按鍵最重要?」

 

    科技公司的辦公室夜晚好像都比其他行業來得絢亮,我指的是晚上加班時間特別長,非關浪漫。

我望向無盡的夜空,喝了口咖啡,「每個按鍵都差不多重要吧。」

「不!」資深同事老吳伸出食指擺動。

「答案是Enter鍵,沒有Enter,你不管輸入什麼電腦都無法獲得指令。」他一副洋洋得意。

    初出職場的我又啜了一口咖啡,忽然從中獲得一個啟示。

要嘛就拼個職場上的那個極重要的Enter鍵,如果只是區區的「F1鍵」或「Tab鍵」這種可有可無的位置不如另謀高就。

我一個深呼吸之後,給自己打氣繼續回到座位拼電腦程式。

 

日子因為忙碌而過得特別快,這幾年窩在公司加班寫程式是家常便飯,除了換取還不錯的生活籌碼之外,討生活是一個目的,努力爬到品管部的Enter鍵位置更是我的目標。

從不起眼的小按鍵開始累積實力堆砌成果,終於、終於接到高層的主管聘書。

獲知升遷的那個晚上,我與幾位要好的同事包括老吳依舊加班,有點不同的是,這次是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吃宵夜慶祝,也是快十點才回到住處,與平常加班時間差不多。同事還送我一個Enter鍵當生日禮物,喜不自勝的我還在店內高舉酒杯歡呼。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興雀躍了好一陣子,工作的成就感讓加班賣命顯得理所當然,身為品管部的主管真的就像Enter鍵,可以發號施令,有時真的覺得威風八面,這滿足了男人在職場上出人頭地之後,其他同事屬下投射在身上的崇拜目光。

 

光陰看不到摸不著,總在開會應酬、寫程式抓BUG當中船過水無痕,過年過節時才驚覺又資深了一歲。

在職場打滾了好幾年後,逐漸發覺人生不該只是這樣就過了。

三十歲之前我接觸的都是理工數學、統計計算之類的叢書,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是去年才開始,我試圖在某些名家的作品裡尋找自我的價值定位,企圖在書籍裡嗅出一絲得以讓心靈有所慰藉的氣味,enjoy在文字馳騁裡的同時,隨著作者所佈置安排的劇情橋段、場景對白,引領自己進入書中主角的內心世界,或說是作者本身某部份的自我寫照。

我喜歡坐臥窗前,徜徉字裡行間所歌頌之情感詩篇,或者讀頌勵志小品,給自己加油打氣補充心靈氣力。

工作之餘,夜讀的時光,很神奇地驅走我的Monday blue,好似也一掃我「易感孤寂」的陰霾,沒安全感的內心浪潮也在扉頁的流轉裡逐漸退去……

這樣的日子過了約半年,這其間不是閱讀散文猛看小說,就是上網吸收新聞資訊,要不就滑鼠點選拍買網站,或與以前的同學、同事MSN聊天找話題,日子倒也輕鬆閒逸,但久而久之卻漸感空泛沒有目的,彷彿在心靈的精神領域老是有個缺,總覺得整顆心走到了一處荒蕪地帶。

「心」遇到「荒」便是「慌」。

這股慌,我老以為只是一廂情願地不滿足,在職場上當了小部門的最高主管,照理說應該沒什麼好抱怨牽拖的,有一陣子我的確驕傲於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尤其在程式設計方面,好像只要一觸及鍵盤,靈感idea就源源不絕。

主管的位置待久了,便把忙碌當習慣,表面上銀行帳戶裡的數字是越來越多沒錯,但內心空虛不安卻成正比,逐漸有意無意之間擴大蔓延,終於淹到了脖子上,由於還是單身,可以傾訴的對象除了同事之外,手機拿起來電話簿裡的名字目不暇給,但可以播出去聊心事的號碼卻寥寥無幾。

我不敢找心理醫生談,不敢出入精神科門診,怕不小心被同事瞧見,也許就冠上「躁鬱症」患者的帽子。

於是,我上網搜尋關於躁鬱的雛型說明。

所謂的「躁鬱症」,一般指的是,有時出現憂鬱的症狀,有時又出現狂躁的病症,兩種特徵不斷的交互出現……

當處於憂鬱的階段,其特徵出現心情沮喪低沈,對任何事缺乏反應或興趣、體重改變、產生睡眠困擾、缺乏活力……

當處在狂躁階段,則出現情緒異常興奮、自我膨脹、睡眠時數減少,過於健談多話,思考想法經常跳來轉去呈現跳躍性思考,容易分心、常常瘋狂購物……

視覺裡,穿梭在闡述這類症狀的相關字句;腦子內,反覆檢驗這些日子以來是否出現上述所謂的不正常現象。

我的確出現部份躁鬱症患者該有的症狀,例如:懷疑自己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能力,有時沒把握做好一件事;減少對睡眠的需求卻不會感到疲倦;起床後總覺人生沒有值得付出的事物,大概要過半個小時的沈澱,轉移注意力心情才會平復,我並不確定內心深處是否潛藏了情感性疾病的憂鬱因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