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之所以讓當權者腐化乃因可讓其他人敬畏懼怕,讓甘於被駕馭的人歸順,甚至讓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扶正為荒唐的主流。

        「就是這些老古板壓抑了創意的種子。」組長意有所指現任校長。

        「食古不化(矯枉過正)的觀念並不會被淘汰,反而是封閉教育體系的生存之道。」他更一針見血:「應該說是必要之惡。」現行的教育制度底下,創新自主並不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嶄新革命,而是被體制凌駕(逼迫)的禍端,「如果你要指定某個學生當班長,你希望這個學生有什麼特質?唯命是從?還是古靈精怪?」

        「如果為了方便管理,當然是對老師的指示馬首是瞻最好。」組長喝了一口咖啡。

        「教師選班長的原則,就像教育局希望校長人選所該具備的條件。」熟悉校長遴選潛規則的黑暗面的林主任只淡淡地說:「依現行的遴選制度,我無緣更上一層樓了。」他知道自己的個性對(教育局)長官的指示不可能全盤逆來順受,也就不受高層青睞。

        組長不敢繼續探尋主任對明年的遴選意願,又把話題回到當年,「第二次入班觀察應該就通過了吧。」組長試探性地問,大概也清楚,其實校長在意的根本不是課堂上的教學成果,而是在學校日當天無法擺平有問題的家長,惹校長麻煩。

        主任搖搖頭。

    記得那天,校長在朝會上又開始長篇大論,「各位同學,最近有一部電影我想大家可能都有看過了……」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刻意引用當時最夯的抗日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在電影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早期原住民面對日軍欺凌,展現絕不卑躬屈膝的台灣人精神,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就像有些同學雖然第一次段考不理想,但是只要堅持努力就會有成果。」雖然轉得有點硬,還是要提到成績上面來,「當然這也可以引用在最近我們學校同仁在評鑑上所作的努力,希望這次的校務評鑑我們能拿到優等。」

    當時,我聽到台下其他老師的耳語說,評鑑拿優等我們當老師的也沒什麼好處,只是為校長的連任鋪路罷了。

    結束朝會回到教室。

    「老師,如果第二次入班觀察的結果還是沒讓教務處那些人滿意,會不會把你換掉?」黃瑋斌問我的這個問號在我心裡籠罩放大……

    直到這個問句,在校長室裡變成肯定句。

    「評鑑快到了,我不想節外生枝,之前那個家長對他(林老師)有意見,我看乾脆把他從103班調走,免得夜長夢多。」校長在校長室裡有些不耐煩。

    教務處黃主任乍聽有些驚訝校長的指示,心想依照學校常年的處理慣例,基本上除非有重大理由(長期病假、留職停薪、轉任職務),否則會繼續把學生帶上去二年級,不會更動原本的任課班級。

    「我不管那麼多啦。」校長心想評鑑事關重大,就怕連任之路有什麼差池,「而且……,對方是市議員的親戚,還是小心謹慎一點。。」

    黃主任拍拍光亮的前額,「我……,是有一個一石二鳥的方法……」

 

        「就怕節外生枝(遭到乙等處分),我選擇了改變教學方式,從精英班的『因材施教』改變成保證班的『有教無類』,被校長偏好的秩序體制馴化了。」他很清楚「管秩序」與「拉成績」要重新取得一個平衡。【註】

        因校長著眼於上課秩序,那就多把時間花在叫同學討論小聲一點,被迫減少上課講解的內容,把時間花在碎碎唸規勸同學上課安靜。

        刻板觀念總是,成績不好是學生自己不用功(換句話說,成績拉高了也不會認為是老師不遺餘力),但課堂上同學的分貝超標就完全是老師的責任。

        當然不可能整堂課都鬧哄哄(也不可能要求整節課學生都安靜聽講),但是如果倒楣一點校長巡堂剛好看到……,你說會不會以偏概全?會不會影響考績?

        「良好的課堂秩序相對能帶來優秀的成績」是個迷思。

        「表面上秩序良好,若眼神呆滯,手依樣葫蘆的抄黑板,卻心不在焉也是枉然。」

        「重要的是引起學習動機吧。」新生代的組長也贊成這樣的觀念。

        「你都怎麼引導?」

        「穿插笑梗,利用生活的例子激發動力。學習意願相對薄弱的學生會因為對老師的喜惡決定研讀的時間(喜歡這一科老師,該科就多讀一點)。而且以後指考(學科)看的是學業成績,又不是看秩序。」

        「是很矛盾。」

        矛盾的還有……

 

        【註】

一般來說,課本的內容較簡單,只是傳達初步的解題概念,而講義則有較多的題目練習,由淺入深,針對指考(大考)而言,相對於課本,重要性比較高。

教學方式大致分為兩類:第一種「因材施教(精英班)」,第二種「有教無類(保證班)」

精英班的上課方式著重在講義的部份,注重啟發(多給學生問問題),因此前段同學的程度會拉上來,後段同學會比較吃力。同學之間的分數比較兩極,因此全班考出的平均段考成績會比保證班低個兩、三分(因為後面啦啦隊比較多)。拉成績的成份大於管秩序。

        保證班則多在課本上著墨(講義部份當回家作業),反覆填鴨較簡單的課程,因此前段的同學可以輕鬆學,後段不用功的,回家不複習的同學仍然跟得上,但犧牲的是程度較好的同學無法更上一層樓。由於拉拔了後段的「啦啦隊」,班上整體成績會比較平均,因為大部分後段的同學都拉上來,段考分數會比精英班好看一點。由於要把學習動機薄弱,容易分心的後段同學拉上來,所以會加強秩序的管理(相對減少了課程的難度)。

精英班的前段同學在大考的成績更上一層樓,好的很好,考上國立的人數高達15位左右,而差的很差,末段同學大多只考上末段的私立大學居多(M形分佈)。綜觀來看,大範圍的(指考、學測)成績的數據上會比保證班亮麗。

保證班的前段表現沒特別突出,只考上國立8位,但末段同學的表現會比精英班亮麗,考上前段私立大學的較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