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對機械錶的這個話題,前幾天才入手的LONGIES結婚對錶放在手腕上竟有點不習慣,不是視覺的格格不入,而是需要適應新錶與舊錶之間風格的差距,與手腕上的重量感。

SWATCH石英錶雖風華不再,卻印記著陪伴多年征戰的痕跡,隨著年華的過去,鉅細靡遺駐留在標記著時間流逝的錶面上,彷彿無須指針,錶面一道道細微的刮痕也能判斷跟著主人走過了多少時日。有了新機械錶,舊錶於是收在櫥櫃裡不見天日,彷彿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有人說手錶的品質級距,簡單譬喻為新鮮現搾的鮮果汁與便利商店市售瓶裝果汁的差異,冰冰涼涼的喝起來都有水果的味道,色澤也差不多,細微差距在於口感(會不會太甜膩),與所謂的「天然養生」。

以總銷售額的角度來看,瓶裝飲料雖然價格較低,但銷售量大,添加人工甘味的果汁其成本操作空間較大,相較於天然純果汁,反而利潤較高,因純果汁毫無色素香料添加物,一點一滴雖售價較高,但不一定利潤也跟著成正比,畢竟是一顆顆果肉累積的天然無負擔,如果考量健康的代價,雖然單價貴,但CP值反而較高。

CPCost Performance的縮寫(價格效能比)指的是花一塊錢可以得到多少的「效能」、「成果」,一般人都希望物超所值,一分錢能買到兩分貨讓CP值大於一,等於二,例如:電腦重視效能,不著眼在外觀視覺效果,所以CP值是購買電腦的參考依據,而某些物品若要更精確衡量價值的話,就不能單憑CP值蓋棺論定,應該以更進階週延的「CV值」加入評估標準。

所謂的CV值,是Cost Value(價格價值比),CV值帶出的不只是內在的效能,還有產品給使用者(甚至旁人)外觀的視覺享受、高級用料帶來的驚奇質感、服貼溫順的細緻觸感、品牌形象的營造,乃至售後的加值服務等等,這些「感受」沒有實體的立竿見影,卻蘊藏於消費者內心,有別於CP強調的價格戰,CV的指標是「設計、質感」,終極目標的是「典藏價值」、「品牌忠誠度」。這有別於一般價格導向的消耗性產品(電腦、手機、消費型相機),某些時尚精品(跑車、腕錶、包包)則是品牌價值導向,以價值(Value)為購買的依據,名牌包、名牌鞋雖貴,但貴得有質感,貴得理所當然,因為在品牌的經營價值、做工設計、樣式改良研發、售後保固等等都比一般廉價品來得嚴謹。

就像跑車開在路上目的是吸引路人的目光,不是乘客的舒適性,重視的是CV值,但如果考慮實用性與價格,肯定有人嘴炮怎麼跑車後座第二排的空間很小還賣這麼貴,顯然有別於一般家庭休旅車的使用考量。

    若以女性包包為例,夜市買的雜牌包雖價格容易入手,但可能背個幾次之後就開始出現破洞、接縫鬆脫等等品質上的缺陷,才付了錢就一一露餡。反觀,品質作工精細的包包,儘管需要半個月的薪水,但一使用就是數年或數十年,皮革越使用越發亮,還有聽說母親將包包傳承給女兒當嫁妝(又是名牌包廣告詞),甚至某些名牌包供不應求醞釀漲價。(衛道人士又跳出說話了:名牌只是給上流社會賞玩的「品味」,中產階級口中定義的「虛榮」。)

我不鼓勵過度消費奢侈品(說穿了我也是窮人),一生偶爾一、兩次犒賞自己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名牌就是有一股讓人接二連三掏錢的沒完沒了蠱惑魔咒,而且喜新厭舊是人的萬惡天性。於是,幾天前我下定決心奉上月薪,來迎接LONGINES結婚紀念對錶新品入荷的期待感,宛如期待結為連理的新婚燕爾,也像跟喜歡的人搞曖昧,若即若離酸酸甜甜令人著迷,好比女生期待新包包的皮革味道比森林芬多精還清新;新鞋款踏在在大街上彷彿鞋子裝上天使的翅膀飄飄欲仙,愛錶靜靜躺在手腕上,映入眼簾的是亮晃晃貴氣光影,秒針的規律滴答同步我的心跳悸動,錶盤上的logo是鐘錶業者百餘年來經營的品牌認證、「SWISS MADE」的血統註明,就像德國是重工業國家,當然成為三大豪華名車BMWBenzAudi的幕後推手(不是只有豬腳、麻疹、辣椒膏出類拔萃),又好比愛情動作片首推日本出品的有口碑,鐘錶就選「SWISS MADE」,讓我三八地以為與地球另一端的瑞士,產生「天涯若比鄰」的地球村連結(我又自high了,拍謝),倒是希望周遭朋友能共鳴錶款話題,雖帶著一點點膚淺的炫耀,透過交流熱衷手錶的共同興趣更能熱絡彼此間的攀談氣氛。

    等、等、等、等。等新品調貨是「難耐的甜蜜」,開網頁乾過癮隔空聊表對逸品的思念已久,終於聽到新品隔天到貨的消息,那這一夜肯定輾轉難眠,心緒糾葛模擬新貨到手時的場景與心情,就像要對心上人表白之前,對著鏡子反覆練習。

    推開玻璃門,走進鐘錶店的腳步有股輕飄飄的錯覺,展示櫃裡的燈光如星光大道迎接我的蒞臨,夢幻逸品到手,雖是花錢買來的腎上腺素飆升,頓時產生人生完美無缺的短暫高潮,但又想到辛苦一個月賺來的血汗錢就這樣從被結帳櫃台吃掉,又忐忑奢侈品的高額花費有違本人節儉美德的本性(買了就買了,龜龜毛毛的),之前在網頁用心良苦爬文已久,終於從平面看得到吃不著,如今真實地呈現眼前,擁在手心的興奮感,真的、很、難、戒。

我好奇問鐘錶店老闆:「一般來說,機械錶比標準時間來得快或慢?」

老闆以他多年經驗回答:「年輕人手腕上的機械錶一天大概都是快個幾秒。」而老人眼底的秒針則比標準時間拖慢個幾格。這個有趣的現象顯示藉由機械的運轉快慢似乎也能透視主人的「活力」,如果哪天手上的機械錶開始慢秒,那就代表已經進入以錶傳承的倒數時刻。老闆還說之前有個中年男子來買勞力士機械錶給中風的父親當生日禮物,後來男子又回到店裡跟老闆聊天提到,三個月的薪水能換來老爸對鐘錶的嚮往而勤於復健很值得(活著才能擁有名錶),男子跟父親說身體四肢要常活動,錶才不會停滯。(其實我是被男子的孝心感動才決定買對錶,不是我太奢侈,謝謝)

回到家手洗乾淨才捨得摸,我跟女王(未來的老婆)的視線一被對錶吸引就捨不得闔眼似的,反璞歸真回到小時候把玩新玩具時的雀躍,細心呵護拿軟布小心擦拭,捨得戴在手上就必須旋轉龍頭手動上鍊維持動能,玩錶人的浪漫說法是,一方面也能培養與機械錶之間所謂人文氣息的默契互動、賦予運轉能量,不像石英錶一板一眼了無生氣的埋頭運轉。機械錶不像石英錶每一天所標示的時間都分秒不差,有人會覺得不準的錶有買的必要嗎,但機械錶迷則認為就連地球轉週期也不是每一天都固定死板板,就像做事一樣不墨守成規,需要多一點彈性。

端詳著秒針如絲綢般滑順,彷彿把「歲月之流」具體形象化地收藏在光亮玻璃錶面之中,不間斷、平穩地紀錄著時光的流動,一步步一圈圈穩定扎實的不停邁進毫不蹉跎,不禁令人產生「光陰不再回」的警惕(我的人生真是太勵志太上進了)。

    然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連半夜都不放心起來瞄一下愛錶有沒有被偷走,要不就神經質夢到錢已經付了,錶一到手裡就扭曲變形(變形金剛手錶版),或莫名其妙鬼打牆遍尋不著錶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