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送客之後,兩人真正的相處考驗才開始,誰都知道夫妻間保持平和的互動,培養共同的興趣才能琴瑟和鳴,但知易行難。

夫妻相處的日子久了,拉近欣賞距離的同時,距離的美感逐漸蕩然無存,宛如當初隔著玻璃櫥窗欣賞美錶的心跳悸動,慢慢隨著時間慢慢沖淡。原來,還沒到手之前的美好想像空間,總是勝過如願握在手裡的扎實,有點類似「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的謬論,追求目標時的殷殷期盼魂牽夢縈,比起如期到手的短暫雀躍更能常駐心底,一旦真的已經握在手裡,卻難掩一股不滿足感,似乎旅行的過程比到達終點更雋永難忘。

    當初隔著百貨公司的玻璃櫥窗品味腕錶之美,近在眼前,只剩伸直手臂的朝思暮想之距,就像混沌在曖昧期的男女,若即若離讓彼此保持著最佳的距離美感,慢慢的過了曖昧期,兩人交往頻繁情投意合、最後步入婚姻,一如美錶終於如願捧在手心賞玩,但最美妙的記憶仍停留在那段站在櫥窗外朝思暮想的曖昧美感,過了蜜月期,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沖淡了兩人世界的甜蜜美好,尤其小孩一出世更是稀釋了夫妻的生活情趣,新錶一旦撕下膠膜、卸下櫥窗光環,隨著秒針的運轉開始折舊染塵,慢慢稀釋了滿意度,逐漸失去昔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之光環,淪為毫不起眼的日常配件,如夫妻朝夕相處久了失去新鮮感,吵架爭執在所難免,就像手錶有點刮痕很正常,不過仍需細心維護,用心經營夫妻間的感情,錶面玻璃一有裂痕,必須盡早進廠維修,感情產生嫌隙,要儘速建立溝通管道。否則往往一錶在手,卻又情不自禁站在櫥窗前朝秦暮楚其他錶款。

    考慮要不要結婚,就像捫心自問真的願意付出辛苦的所得,只為了縮短櫥窗與手腕之間的距離,不是別人都把婚姻當成「生活必需品」,你(妳)就不能把它當成「情感奢侈品」,考慮清楚了、決定要真心過一輩子,才配持有。

    倘若選擇不結婚,就像怕刮傷錶面捨不得配戴,放在展示櫃裡閃亮亮,儘管賞心悅目,卻有一股疏離,沒能真正深入日常參與生活,物品要隨身配戴才能留下情感的軌跡,至少日常照片能捕捉錶與錶主曾擁有的生活片段。何況自動上鍊的手錶兩、三天不在主人手上,不手動上鍊就枯萎了。儘管夫妻在同個屋簷下朝夕相處難免摩擦口角,但不可能為了保持新鮮感而若即若離。

 

    話說,我手上的機械錶差不多要送回錶店洗油保養了。

這天,「爸比,JA丁檔(這個會動的台語)……」受到阿公阿媽的台語薰陶兩歲兒子,專注地看著我手腕上行雲流水的秒針移動。

「爸比,J亮亮!」車子快到隧道口,三歲的小聰明就知道接下來車內變暗,錶盤整點位置會發出螢光亮點,抓著我的手腕,蹙著小眉頭專注猛瞧。

「以後這就留給你了。」我拍拍小頭。孩子才是承襲基因的重要傳家寶。

到了景點,快門一閃,一家三口與一雙對錶合影,以後兒子看到這張全家福,就想起腕錶曾陪我們度過了所有的悲歡離合。

   

    透過文字的描述能將這個世代的點點滴滴流傳給下一代當傳家寶,雖然文字無遠弗屆,卻缺乏實質信物傳遞的觸感與視覺悸動,傳承的物品也不侷限在鐘錶,天天掛在鼻樑上眼鏡也能睹物思人,家人的合照影片、書信短箋,過年過節都能重溫天倫。

    而傳承的價值不在於價位,夜市的雜牌錶也具保留的意義,重點在於所經歷之回憶。話說,小聰明對於自己在夜市彈珠台上贏得的塑膠兒童錶情有獨鍾,一看到我掛錶,就嚷著要我幫他把小錶也戴上去,沒多久自己玩耍拔下來又不知道丟去哪裡,後來我乾脆訓練他要把錶收進客廳的小抽屜免得遺失,久而久之,他一想到錶就會去翻小抽屜,拔下來也會自動歸位,沒想到一個他喜愛的玩具錶能讓他快速培養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多年之後,孩子不一定會把我傳遞下來的錶戴在手上,但他一定會好好珍藏,雖然款式已經老氣,但累積的情感並不過時。

 

 

 

【註】曾祖父留下來的老錶目前仍在我爸的書桌上生生不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敬洲的字話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